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广州大学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实验室


图片 


广州大学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21年5月,是广东省首批成立的六个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之一。本实验建设涉及的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美术设计、工商管理、地理学、法学、经济学、传播学、计算机等学科领域,整合学校现有的文科传统学科优势与省级各项研究基地、科研协作平台。实验室聚焦广州海上丝路这一深具国际影响、契合国家战略、彰显区域特色的领域,服务国家与地方发展需求,立足重大科学问题驱动。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实验室已经搭建了较为完整的组织和管理框架,提交多项智库成果,获得领导批示,受相关部门采纳,成为领导与有关部门决策的依据。在省社科联与学校的支持与推进下,实验室已初步进行了跨学科交流和交叉领域研究的融合尝试,目前实验室各方向研究特色突出,代表性成果初步显现。实验室自成立以来,成果丰硕,实验室科研团队人员发表多篇论文,在科研项目上表现亮眼,2024年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谡成功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广州大学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实验室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有所成就的同时亦注重成果的转化。

一、合作共建“数字博物馆”,推动文博产业走向深度数字化。目前实验室与荔湾区政府合作共建广州十三行与海丝之路全球数字博物馆,并在此基础上规划建设广州大学荔湾区研究院;与南沙区政府初步形成筹建南沙实验室、海丝之路全球数字博物馆的合作方案,助力广州牵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海上丝绸之路”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与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达成合作,共建“广州十三行与海丝之路全球数字博物馆”,建设国内外广州十三行与海上丝绸之路文物、文献等数据库。发挥实验室文理交叉的研究优势,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科技赋能文博行业全链条、全产业发展。

二、多方合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赋能。实验室在2023年与中国文联共建文艺国际传播研究基地,挖掘海上思路中华文明互鉴交流的历史的当代价值,获得“中华民族现代化建设与文艺国际传播战略策略研究”省部级重大课题立项。实验室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合作,围绕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实验室,双方计划展开多项合作,旨在促进学术交流、提升科研水平、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岭南文化艺术产业转化。实验室与广州卓远虚拟现实有限公司、亮风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进行合作与成果的转化,将实验室关于广州十三行与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相关藏品、文献资料与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设计、系统开发等,运用至现实产业中,推动数字化产业创新。


更多信息请阅读:

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揭牌和省社科研究基地授牌仪式暨“广州十三行与海上丝路研究”高峰论坛在我校举行


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谡教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澳门城市大学到访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实验室开展合作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实验室主办“AI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未来II”学术研讨会

广州文旅局携手广大,海丝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上新!